厂区管网齐“应战” 清水长流有“实招” 徐州首创筑牢2025防汛保供“水防线”
发布时间 : 2025-08-31
阅读次数 : 45
随着2025年汛期临近,徐州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以“源头到龙头”全链条保障为核心,从厂区设施加固、智能监测升级、应急机制落地等多维度推进防汛保供水工作,用具体行动守护城市水安全生命线。
厂区防汛设施升级:从隐患排查到应急能力强化
在隐患排查与基础设施加固方面,徐庄水厂在5月巡检中发现厂区雨水井周边路面沉降问题,经检测确认由井壁渗漏及土壤密实度不足引发。公司迅速启动专项维修,采用先进注浆工艺加固地基,并对渗漏点实施防水密封处理,目前已完成整改,有效提升厂区防洪基础。
各水厂同步开展防汛屏障强化工程:郑集水厂完成送水泵房及反冲洗泵房两台大扬程排水泵增设,同步检查配电室电缆沟3处排水泵浮球开关功能,测试雨水强排池3台潜水泵运行状态,并在高低配间等重点区域布置150个防汛沙袋;刘集水厂组织全员行动,在配电间堆砌高标准沙袋挡水墙,对厂内低洼易涝区增加沙袋防护,同时完成排水沟疏通及抽水泵、应急照明设备测试,形成“硬件防护+设备保障”的双重防汛体系。
智能监测与管网防护:科技赋能精准防汛
依托智慧供水系统,徐州首创在汛期引入多项科技防汛措施。通过水力模型在线系统新增多处管网测压点,构建“实时监测-模型分析-科学调度”的智慧防汛网络,实现对供水管网压力、流量的动态监控。同时推进老旧阀门更换计划,提升管网调控精度,目前已完成20处关键节点阀门更换,管网响应速度提升30%。
针对夏季可能出现的原水水质波动,公司在水厂试运行智能投加系统,结合加密原水检测频次(由每日2次增至4次),建立水质预警机制。在郑集水厂、刘集水厂等重点区域部署水质在线监测终端,数据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,确保突发水质变化时15分钟内启动应急处置。
应急机制与协同作战:全链条响应体系落地
建立“三级应急响应”机制,储备应急药剂20吨,组建设备抢修、水质检测等6支专业队伍,在汛期前开展3次实战演练。其中刘集水厂模拟暴雨导致配电间进水场景,从报警响应到设备切换全程用时12分钟,较去年提升50%效率。同步启用加压站进行错峰调蓄,在荆南小区等易涝区域增设临时排水泵,确保高层用户用水压力稳定。
多部门协同构建服务防线:二供管理部完成全市326个二次供水设备保养润滑,实行24小时维修值守;管网运行部夜间安排3组人员分区检漏,爆管抢修到场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;客户服务中心"蓝帽子"便民服务队备妥5辆应急送水车,建立“用水问题4小时闭环”机制。至今已累计处理汛期相关咨询工单127件,用户满意度达98%。
长效规划与成果显现:从单点治理到系统保障
根据公司三年行动规划,2025年底前将完成供水管网空白区、低压区排查,目前已完成60%老旧管网改造,其中民富园小区改造铺设球墨铸铁管及PE管超7000米,漏损率从25%降至8%以下;荆南小区11栋楼改造后,供水稳定性提升40%,为汛期供水奠定坚实基础。
通过“防汛设施升级+智能监测+应急联动”的组合措施,徐州首创已实现厂区排水能力提升60%,管网漏损率同比下降12%,关键区域水压合格率达99.8%。公司防汛保供水领导小组实行"每日调度、每周巡检"机制,截至6月中旬,各水厂累计排查整改隐患23处,防汛物资储备量较去年增加30%,以“战时状态”确保城市供水“清泉长流”。
从徐庄水厂的注浆工艺到郑集水厂的智慧监测,从管网改造的“绣花功夫”到应急响应的“秒级速度”,徐州首创以“水脉连着命脉”的民生自觉,将防汛保供水工作升维为城市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。这不仅是对“源头到龙头”全链条安全的技术守护,更是以“供水温度”丈量民生厚度的责任践行 —— 当智能监测系统 24 小时守护水质安全,当“蓝帽子”便民服务队在暴雨中送水入户,当老旧管网改造让千余户居民告别“用水焦虑”,这些具体行动正共同构筑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“水安全底座”。正如其三年行动规划所彰显的,徐州首创以今天的防汛保供力度书写着明天的民生幸福刻度,让每一滴自来水都成为连接企业责任与城市文明的温暖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