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/新闻动态/公司新闻

多措并举 精准护航 徐州首创水务织密夏季高峰供水保障网络

发布时间 : 2025-07-04 阅读次数 : 176


随着夏季高温天气临近,城市供水量将迎来季节性峰值。为确保2025年夏季高峰期间全市用水安全稳定,徐州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提前谋划、科学部署,保水量、稳水压、优水质”为核心,整合多部门资源,推出一系列精细化保障措施,全面筑牢供水安全防线。

供水形势早研判,数据支撑定方案

根据 2024 年供水数据显示,徐州全年日均供水量达 79.79万立方米,夏季高峰期间平均供水量81.38万立方米,最高日供水量突破90万立方米。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,日均供水量77.50万立方米,预计夏季高峰最高日供水量将达92±1万立方米,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万立方米。为应对水量增长,公司科学调配各水厂产能:刘湾水厂36.5万立方米/日、徐庄水厂40.5万立方米/日、刘集水厂12万立方米/日、郑集水厂3万立方米/日,形成“四厂联动”的供水格局。

在水压保障方面,通过2024年刘集水厂通水及管网优化工程,城市西区、西南地区水压平均提升 0.02~0.03MPa。水质方面,一季度骆马湖、微山湖原水经处理后,出厂水高锰酸盐指数稳定在 2.1~2.15mg/L,各项指标均达国标及江苏省优质水标准。

全链条精准施策,破解供水痛点难点

针对夏季供水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——原水水质波动、调蓄能力不足、局部水压不稳,徐州首创水务推出系统化解决方案:

水质保障再升级。针对骆马湖原水潜在蓝藻风险及微山湖原水高pH问题,公司引入二氧化碳智能投加系统,在徐庄水厂试运行。该技术通过将原水pH值从8.5精准调节至 7.4~7.5,显著提升混凝剂反应效率,同步降低铝离子含量,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。同时,二季度起加密原水蓝绿藻检测频次,联动粤海公司建立水质预警机制。

管网调控更智能。依托2024年上线的水力模型在线系统,2025年新增17处管网测压点(覆盖北区7处、东区5处、南区3处等),实现压力监测点总数达150个,构建起“实时监测 - 模型分析 - 科学调度”的智慧供水网络。同步推进12个老旧阀门更换计划,从1月至12月分批次完成 DN300~DN600 蝶阀更换,提升管网调控精度。

应急能力再强化。建立“三级应急响应”机制:储备一周以上应急药剂,组建设备抢修、水质检测等专业队伍;在高峰前开展蓝藻应急、防汛抢险等实战演练;启用小山子、张集加压站进行错峰调蓄,确保高层用户用水无忧。

多部门协同作战,筑牢供水服务防线

各部门以“保供”为核心,推出特色保障措施:

二供管理部:完成全部二次供水设备保养润滑,实行 24 小时维修值守,工单响应速度提升 30%

管网运行部:加大DMA分区检漏力度,夜间安排专人值守,确保爆管抢修“1小时到场、小修4小时通水”;

客户服务中心:热线24小时畅通,“蓝帽子”便民服务队备妥2台应急送水车,建立“用水问题15分钟响应”机制;

水质监测部:将原水检测频次从每周 1 次增至 2 次以上,重点监控高锰酸盐指数、氨氮等指标。

科技赋能智慧供水,构建长效保障机制

除硬件升级外,公司深化“科技 + 管理”双轮驱动: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《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综合控制技术》研究,从源头控制水质安全;运用水力模型模拟停水方案,将单次停水影响面积缩小40%;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媒体平台发布错峰用水倡议,引导市民科学用水。

徐州首创已建立由党委书记、总经理杨震牵头的供水保障领导小组,实行“每日调度、每周巡检、每月评估”工作机制,确保92万立方米/日的供水能力全面落地。当前,设备保养、物资储备、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,全体员工将以“战时状态”迎接夏季高峰考验,全力守护城市用水“生命线"